哈佛蒙特梭利幼兒園

主導覽列

收合主導覽列

側邊導覽列

表達性藝術音樂

關於哈佛的音樂美感教學──表達性藝術幼兒音樂美感課程

    3至6歲孩子的音樂學習應包含『聆聽、試驗、溝通、發展、創作』,是集藝術、育樂與心靈層面的一種教育。我們認為,孩子應該是用他們的身體、用他們的生命去感受音樂。幼兒音樂應是一種結合戲劇與遊戲的藝術表現,我們期望,孩子在的音樂領域中,是快樂且心靈豐沛的。

    因緣際會下,哈佛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吳幸如老師,擦出了音樂合作的火花。吳老師向國科會申請了一項研究計畫~『幼兒音樂方案教學課程研究』,融合了達克羅茲、高大宜與奧福三大教學理念,為孩子打造一個簡單而不平凡的音樂課程。課程重點是將幼兒音樂帶入一個切合孩子在藝術、戲劇、肢體、節奏、律動、音感遊戲等表達性的音樂活動,讓幼兒音樂不再只是打節奏、認識音符等認知上的需要,而是一種人文教育。此計畫需落實在幼稚園孩子的音樂教學上,因而選擇理念相符且致力提升幼兒音樂素質的哈佛來進行這實驗教學,希望能藉由站在幼教工作前線的老師將這樣的音樂教育實現在幼兒身上。

    在吳幸如老師的帶領下,計畫實行的第一年,老師們下班後的夜晚仍孜孜不倦地向吳老師學習幼兒音樂課程,週末則到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學習各項樂器的培訓。老師們在一次次與吳老師的課程中學習到專業的能力,也讓彼此激發出更多的教學靈感,進而運用在音樂教學上。老師們的努力,從孩子所展現出的生命力及熱忱中看到成果、看到音樂對孩子們的啟發,因此我們渴望將這成果展現出來,讓更多人了解表達性音樂藝術的真正意義。

    94年6月25日園方在台南市藝術中心舉辦「幼兒音樂的節奏與生命力」音樂會,將這一年來『幼兒音樂美感方案教學課程研究』的學習成果展現出來。內容展現了音樂的豐富性及多元化,也將音樂的元素,詮釋的淋漓盡致,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受,不同以往的音樂會模式,更具多樣化,更具包容力。孩子展現出全然的活力與快樂,從孩子天真、完全融入且全力以赴的態度,使我們更了解到音樂的設計與運用,應配合孩子的天性、特徵,再融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及充滿變通性、多樣化的教學內容,才能啟發孩子的音樂潛能。音樂會的成功,我們看到了表達性音樂藝術的可行性,這讓我們對幼兒音樂的前景更具信心。

    音樂課程的計畫,還包含了一項艱鉅的工程,即是將所學的轉化成文字的教學課程。由吳老師主編及老師們的協助下,設計了一系列的「表達性藝術幼兒音樂課程教學指導手冊」與「幼兒音樂課本」。課程中結合了律動、戲劇、繪畫、肢體動作、節奏、音符認識、創作、節慶等多元化的學習領域,藉由老師的引導,讓孩子在有系統的學習過程中探索、創作。也讓這個實驗教學計畫進入到了另一階段~落實於音樂教學上。

    進行表達性藝術幼兒音樂美感課程至今,老師將所學的運用在音樂教學上:透過遊戲讓孩子喜愛音樂、結合舞蹈讓孩子伸展肢體、認識符號讓孩子了解音樂的節奏、聆聽旋律來感受音樂的奧妙、自由創作來豐富音樂的層面……。藉由孩子親身參與,給予孩子表達、表現的機會,鼓勵運用想像力來自由創作,利用音樂所提供的情境(人文、風俗、民情)讓孩子恣意地伸展肢體、吟歌詠唱、敲擊合奏,並以幼兒的想法為基礎,來擴展音樂教學的領域!老師在與孩子一次次的教學互動中得到更多的啟發與樂趣、一起享受『玩音樂』的樂趣,並且在過程中體會到音樂的真、善、美,因而在參與音樂的歷程中得到提升藝術素養及滿足、自我期許與自信心。